一直以来,黔东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在“管”“补”“守”方面狠下功夫,以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为抓手,破解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困难,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齐心协力抓好耕地保护工作。
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强化目标任务考核。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层层签订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三是防止耕地“非粮化”。一是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二是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三是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工作部署,确保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四是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出台《黔东南州补充耕地指标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全州补充耕地专项行动,支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将符合条件的园地、灌木林恢复为耕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按照“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数量质量并重”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要求,实行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项目相结合,确保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全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用地审批时严格审查耕地占补平衡,未落实占补平衡的一律不予通过。
五是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流转土地破坏耕地耕作层、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决不姑息、严肃查处、严厉问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