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袁再安代表在黔东南州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支持天柱县钡盐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52J151号)收悉。现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一、区域总体布局及重点发展区域
(一)区域总体布局。落实省级区域经济发展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结合我州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条件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构建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勘查开发定位清晰、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优先选择资源条件好、环境承载力高的区域,加强勘查开发,加快矿业转型升级与协同发展。
我州作为全省生态发展区域,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不损害生态功能与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的前提下合理开展。州“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明确指出:“非金属矿产以天柱为中心勘查开发重晶石,以凯里为中心勘查开发玻璃用石英砂岩,以锦屏、黎平、从江为重点勘查开发饰面石材(板岩、花岗岩、大理岩)。”
(二)重点发展区域。在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框架内,根据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我州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定了州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三)东部金矿重晶石饰面用板岩勘查开发区。以天柱-黎平金矿重点勘查区(省级)为主,开展该区金矿、重晶石、饰面用板岩勘查工作,力争实现新的找矿突破,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合理开发天柱地区重晶石、金矿资源,加强资源集约节约综合利用。依托重晶石、金矿资源,在天柱工业园区打造钡化工、优势轻工产业集群。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
(一)勘查调控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州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措施,衔接落实区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新建矿山严格生态保护安全准入条件,生产矿山落实生态保护修复责任,关闭矿山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切实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重点勘查金、重晶石、地热、玻璃用石英岩、饰面石材(板岩、花岗岩、大理岩)、铅、锌、水泥用灰岩、高岭土、脉石英、“三稀”矿产。
(二)勘查开采矿种及开发强度。1.勘查矿种:地热(水)、铝土矿、页岩气、重晶石、金矿、铜矿、铅锌矿、锑矿、锰矿、铁矿、金刚石、铝土岩(低品位铝土矿)、玻璃用石英砂岩、“三稀”矿、优质矿泉水、新型建材等。2.合理开发重晶石、玻璃用石英岩等非金属矿产:合理开采重晶石、玻璃用石英岩、水泥用灰岩,以满足州产业发展需要为主。到2025年,重晶石年产量200万吨,水泥用灰岩年产量1200万吨,玻璃用石英岩年产量200万吨。
三、天柱县重晶石矿开发现状。
(一)重晶石兼并重组情况
目前,天柱县共设有重晶石采矿权10个,矿区总面积为23.8393平方公里,年设计生产规模195万吨/年(实际产能不足100万吨/年),总资源储量1.22亿吨,累计开采资源量约0.19亿吨,保有资源量约1.03亿吨。
2023年3-4月,州自然资源局到天柱县参与州应急局牵头开展重晶石兼并重组调研指导工作,结合天柱县重晶石资源赋存条件、开发现状和开采技术条件。并建议天柱县成立重晶石产业研究工作专班,结合重晶石产业发展方向,联合县局职能部门编制重晶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而加快推进重晶石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巩固重晶石矿整合、技改成果,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重晶石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全县重晶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各县(市)下步工作打算
1.深入开展资源勘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全面开展重晶石资源深度勘查,查明资源储量、摸清资源家底,进一步查明资源分布、资源储量、地质构造及开采技术条件等情况,切实做到全县重晶石资源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为推动重晶石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2.持续深化矿山资源整合。根据矿产资源储量、开采技术条件,以及未来开采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开展矿权配置深度整合优化,统一规划、合理设置采矿权,严禁一矿多开、大矿小开。通过矿山资源整合,逐步改变天柱县重晶石矿山“小、散、乱”的局面,形成有规模和实力的中大型采矿企业,提高重晶石产量,切实满足当地精深加的原矿需要。
3.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在设置矿业权过程中,涉及到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事项,适当根据政策进行部分调整,以满足矿业权划定。
黔东南州自然资源局
2023年5月19日